Mescoda's Blog

半月谈@110418

2011-04-18

【半月谈】

以前自以为带耳机走路是好习惯,最近发现在路上给自己一个乱想和总结的时间好有趣,事实上这个半月谈的很多内容也都是走路无聊时候胡思乱想出来的,碎片化的思考和想法已经记了好几个本子,可无论成熟幼稚事后都很少整理回顾,算是一个遗憾,半月谈也许正好修正下这个问题。另外尽管在产品经理的各种做个普通用户概念的熏陶下原本也经常忽略价值观不同人的想法的,但有时候听听那些擦身而过的同学们在谈些什么还是有启发的,毕竟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总归是他们的。

【版权】

  1. 作家的合法权益当然应该得到保护。
  2. 免费和口碑是最好的传播手段,有时候甚至能演变为通过引诱盗版带来行业标准的垄断,虽然文字创作有所区别,但作家们在怒斥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种传播带来的潜在利益,也许这就是新浪爱问没被指责的原因之一。
  3. 对于据说被众多百度员工奉为佳作的《百度文库与制服诱惑》一文,感觉是典型的第一遍读有些道理仔细审视却充满逻辑混乱,用大量引用和片段幽默麻痹读者的思维,实际充斥着偷换概念诉诸历史的流氓逻辑,况且避风港原则早就失态好几次了。而区别与eBay,百度文库鼓励用户上传盗版(积分制度),盗版量太大,也不乏用此牟利的叵测居心。
  4. 电子出版是大趋势,大多作家是否应该学会适应时代的潮流好好利用互联网。已经不乏提供全文下载实体书还卖得好的例子了,优秀的作品适当的价格以及有效的营销,当你做好了这些自己该做的事情,利益什么的自然会到来。
  5. 对于那些影响知识传播之类的说法,我以为:在你自由获取的同时也不应该影响他人的自由,这才是民主自由的真谛。
  6. 最近越来越觉得健全的法治太重要了。

另推荐文章两篇:

【蒋方舟】

4月初她的《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引得众多辅导员口吻的没逻辑的东西。尽管对文章中那种曾经我也用过一时的“假装深奥与真诚,以漂亮句式掩饰论证的缺陷和实际内容的空乏”手法有些厌恶,但里面提到的“既得利益者对继承权利的下意识保护”很有意思,是我以前不曾想到会在清华发生的事情。

此外竟还传出一种“三年没有融入学校的人有人格缺陷”的说法。人家有人家的生活,每一种生活方式都不应被轻视。而且以我的感受:对学校的爱大多是通过回忆构建的,而这种回忆又多半基于集体经历。你可能不会仅仅想念学校本身,也很少回忆那些个独自走过的夜晚。真正在记忆中埋下种子的是与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做志同道合的事情,大家一起上学回家,一起逃操跑去机房上网,一起在早自习躲在书后吃面,一起争论题目、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更多的甚至是一些微妙的细节:某个女生嘴角上翘的弧度,疲惫午后撒入的一片阳光,墙角上的倒计时,升旗仪式后的短裙飞扬,转角处传来木糖醇的撞击声,广场上回荡起的《God knows》。这些美好都是当年是不曾感受到的,离开学校之后,你才意识到这种无与伦比的亲切是多么重要。

对于蒋方舟,我记忆中一直都是不成熟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一个作家成名过早的幽怨,而且作为名人与同学间的相处貌似也很难十全,听与她同级的学长说过,当年很多人都对她无语。四年前我也在莘莘超市门口见过她拿着饭盒走向寝室的孤独背影,脱离群众的作家是危险的啊。

【管理】

前段时间,有同学在人人上对集体活动没人参加发牢骚。
谈起这种东西首当其冲的就是当代大陆学生个人主义盛行,公民意识薄弱,何况核学院自诩精英院系,在学校的重视和各种夸奖说辞中更是低不下头来,夜郎自大带来无数问题,集体上最重要的就是“聪明人不愿做体力活”,眼高手低目标不明引起无所作为,在自信的膨胀中更是否定了无数的可能。

实际上学生会在普通同学间的口碑实在不行,一直被当作是利益既得者的内部圈子,对内相互扶持、共享利益,对外却甚少展现体贴。

本来作为学生干部大部分人经验就不足,没有明确计划没有有效沟通,区别于技术团队领导层又不易凸显,区分模糊,很多高层一方面赢得不了信任,一方面树立不起威信没有个人影响力,说话做事感染不了大众,建立不了信仰,搞毛。

说到底同学们参与进来是图个啥呢,无非是 1欲望驱动(加分 妹子) 2想变得伟大(做符合他们价值观的事)。在不能保证公平高效的情况下满足人家需求就别期待那么高的结果,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是而已。

【新番】

四月番质量貌似很高,至少要看一集的有:

  • 《花开伊吕波》 (希望除了精细画风之外还有些别的)
  • 《命运石之门》
  • 《电波女与青春男》
  • 《日常》 (京阿尼真适合做这种轻轻的爆笑风格)
  • 《赌博默示录 第二季》
  • 《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
  • 《恶魔阿萨谢尔在召唤你》(一集弃了)
  • 《c》
  • 《玛利亚狂热 第二季》(无限期等补第一季中)
< >